北京资讯网  www.bjzxnet.com 我要投稿   登录   注册
北京资讯网
 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育

郑州电专:“电缆哨兵”电力007团队勇夺创新金奖

时间:2025-08-19  来源: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  

       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年轻人,用两年时间攻克了困扰电力行业数十年的地下电缆精准监测难题,让城市电网有了全天候的“神经感知系统”。

  2025年初夏时节,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训练中心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。电力零零柒团队的十名成员围在一台造型精巧的装置前,屏息凝视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流。当“故障定位精度0.01%,响应时间0.8秒”的测试结果跳出时,实验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——他们自主研发的地埋电缆接头故障监测装置通过了最严苛的考验。两个月后,这项被专家誉为“地下电网CT”的创新成果,在2025年河南省创新大赛中闪耀全场,一举夺得省赛金奖。

电网痛点:地下电缆的检测困境

  现代城市的地下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。仅在郑州,超过60%的城区供电依赖于地埋电缆系统,这些深埋地下的电力动脉总长已突破3000公里,根据2024年中电联电缆行业发展报告可知,全国地埋电缆总长度达180万公里。然而,它们的接头部位却成为整个供电网络中最脆弱的环节。

  “电缆故障分为低阻、高阻、短路、开路、泄漏性故障以及闪络性故障。”2022年河南电力期刊中的专业分析指出,虽然各类检测仪器应运而生,但因地埋电缆连接的复杂性、路径的不确定性和运维人员的专业性差异,故障检测效率仍远不能满足快速抢修需求。

  2023年冬季,郑州某繁华商圈突发停电事故。抢修队在寒风中奋战18个小时,开挖7处路面才定位到故障点。目睹这一幕的电气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桂浩在工程日志中写道:“每一次故障排查都像盲人摸象,我们能否给地下电缆装上‘眼睛’?”这个问题成为电力零零柒团队诞生的起点。

从零开始:一群年轻人的技术长征

  2024年初春,由桂浩发起的电力零零柒团队正式组建。十名成员来自电气工程、通信工程、物联网技术、供应链运营四个专业,平均年龄20岁。他们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个充满使命感的代号——“电缆哨兵”。

  研发之路远超预期。团队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穿透厚厚土层感知电缆状态。传统检测方法是在电缆接头事故后,检修人员使用各类检测仪器,挖开电缆接头所在路面逐段排查,对城市来说,每小时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20亿元量级。这与城市智慧电网持续供电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。

  “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,尝试了十七种传感器方案。”团队成员郝小茜展示着实验室角落里堆满的试验品,“从传统的温度监测到温度、湿度和局部放电多参量多模融合数据采集技术,实现了对地埋电缆接头状态的立体监测。”

  技术攻关最紧张阶段正值2024年暑假,团队成员放弃回家,鏖战在学校实验室。大数据专业学生张硕回忆:“最热的那周实验室空调坏了,我们轮流抱着半导体制冷片给核心模块降温,身上衣服都能拧出水来。”

  这种拼搏精神让人联想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吴宇欣团队——为测试高压线缆破冰机器人,他们曾在盛夏钻进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,每十分钟轮换一班进行除冰试验。

技术突围:“电缆哨兵”的三大突破

  经过500多个日夜的攻关,团队终于迎来技术突破的关键时刻。在2025年春季的校内科技成果展上,“电缆哨兵”地埋电缆接头故障监测装置首次亮相便引起轰动,其创新亮点集中在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上:

  多维感知融合系统:装置集成了温度、湿度、局部放电三类传感器,构建了电缆接头状态的全息画像。

  边云协同智能诊断平台:借鉴图神经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,团队开发出轻量化的故障诊断算法模型,使检测精度达到0.05级,误差控制在0.01%—0.02%范围内。

  自取能长效供电模块:创造性利用电缆自身电磁场感应取能,结合超低功耗电路设计,使设备使用寿命突破5年大关,解决了地下设备供电难题。

  2025年5月,该装置在开封供电公司配合下,在杞县供电公司埋设了首批10台原型机。在连续遭遇三次强降雨考验后,系统成功预警了一处即将发生的接头击穿故障,避免了区域停电事故。

巅峰时刻:金奖背后的社会价值

  7月的河南省创新大赛决赛现场,面对来自全省高校的数百件创新作品,电力零零柒团队的展示格外引人注目。

  “我们的装置不依赖人工巡检,将故障定位时间从平均18小时缩短到1分钟以内。”郝小茜在答辩现场从容展示着实时监测装置。

  评审专家赛后评价:“这些年轻人抓住了数字电网转型的核心痛点。他们开发的装置相当于给地下电网装上了“全天候CT扫描仪”,实现了从‘故障后抢修’到‘故障前预防’的革命性转变。”

  这份殊荣背后是巨大的社会价值。据测算,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使城市电缆故障排查成本降低70%,每年减少因开挖维修造成的道路封闭时间上万小时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为高铁、医院、数据中心等重要场所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保障。

青年担当: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

  赛场外,获奖团队成员的合影在校园网上被疯狂转发。但对他们而言,奖项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
  “比赛期间就有三家电力设备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。”团队指导教师吴景川透露,“我们正在筹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,计划在郑州高新区建立首条生产线。”

  这种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的努力,与电力学子的实践精神不谋而合。

  团队成员孔卿印的工程笔记扉页上写着电力零零柒团队的名言:“青春的担当,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勇气,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攻坚毅力。”这句箴言正是这群00后技术先锋的真实写照。

  团队即将启程前往焦作,与当地供电公司开展规模化试点。窗外,郑东新区的摩天大楼灯光璀璨,而地下深处,这群年轻人布设的监测装置正持续传回数据流,如同为城市注入了全新的生命线。(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供稿)


[正文结束]
    版权与免责声明:
    1.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,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,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使用。
    2. 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北京资讯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    3.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邮箱:hnppxc @126.com
    特别提醒: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。
来顶一下
 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 
图片新闻
打造员工职业续航能力, 百胜中国河南区域圆梦大学计划正式开启
打造员工职业续航能力
河南潢川县教体局组织收听收看全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视频会议
河南潢川县教体局组织
大山深处的“90后”夫妻教师
大山深处的“90后”夫
教育部: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
教育部:严禁有害APP进
热门点击
  1. 2022首届河南“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
  2.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
  3.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—
  4.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刘鹏,副市长
  5.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?当地政
  6.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
  7.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,填补北京
  8.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
  9. 新乡学生投诉: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
  10.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、主任李东
网站首页  |  关于我们  |  广告服务  |  联系方式  |  版权说明  
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! Copyright © 2012-2025  http://www.bjzxnet.com
主办单位:北京资讯网  ICP备案号:豫ICP备2024043660号 技术支持:河南科加